【腾讯云】Lighthouse助力跨境电商业务扬帆出海

1949年2月12日,这一天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,更是北平市民隆重庆祝和平解放的喜庆日子。毛主席的画像也以第一次挂上了天安门城楼。

天安门城楼中央悬挂着一副毛主席的巨幅画像,城门上悬挂着“庆祝北平解放大会”的黄字红条幅,中间是“工农兵商学”的塑像。

几十万各界人士在毛主席画像的注视下见证了这一伟大的历史时刻,毛主席以自己对中国的丰功伟绩赢得了社会各界的一致拥护和爱戴。

1949年7月7日,这一天是抗战12周年纪念日。那一天,下着大雨。二十几万群众齐聚天安门广场,他们热情高涨,高呼着“毛主席万岁”“中国人民万岁”。

毛主席第一次登上天安门城楼,向群众挥手示意,真诚地用“人民万岁”回应群众的热情。那一天,天安门城楼上悬挂出毛主席的第二版画像,同时还悬挂着朱德的画像。

两位伟人之间是一颗醒目闪烁的红星。此时此刻,新中国即将成立,毛主席已经成为亿万群众心目中当之无愧的伟大领袖。

1949年10月1日,一副由铁皮拼接起来当“画布”的巨幅毛主席画像悬挂在天安门城楼上,画像重达1.5吨,高6米,宽4.6米。

这幅画像是依据毛主席在延安与朱瑞合影时的照片创作的,毛主席戴着八角帽,侧脸,带着笑容,画像起初的领口是敞开。

聂荣臻看到画像后,提出还是将领口系上较好,显得严肃庄重。画像作者周令钊根据聂荣臻的要求迅速做出了调整。

这一天,举世瞩目,毛主席和众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天安门城楼上检阅三军,毛主席带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。

1950年5月1日,这一天是“国际劳动节”。天安门城楼上悬挂了一副毛主席免冠画像。可没想到的是,画像只挂了一天就被换了下来。原因是有背景市民提意见:“为何只有一只耳朵?”

许多北京市民说这幅画像选取的角度不好,不好看,人民情感上难以接受,他们不容许伟大领袖的形象有任何瑕疵。

画像的负责领导胡乔木及作者辛莽不敢怠慢,日夜加班,赶制了一幅正面画像,将之前的侧面照换了下来。

其实,辛莽之前选定的主席抬眼向上看的照片绘制画像,也有自己的道理——画像上,毛主席穿着绿色呢子外套,头侧向左方,微微向上看去,寓意着希望、积极、向上。

然而,他也没想到,毛主席在人民心目中的形象是完美无缺的,不接受任何的瑕疵。

经过这件事后,周总理与许多中央领导商议后认为,应该集中力量绘制一副永不改变的伟人画像悬挂。

在中宣部的牵头组织下,从全国各地精挑细选的30多名知名画家齐聚北京,他们不仅要绘制毛主席画像,还要绘制斯大林、马克思、周总理等伟人画像。

经过层层筛选,张振仕绘制的毛主席画像脱颖而出,并在1952年国庆节被悬挂在天安门城楼上。张振仕和学生金石此后担任了11年主席像的绘制工作。

1963年,张振仕和学生金石再次为毛主席画像。张振仕还曾为周总理、邓公、朱老总画像,他绘制的领袖画像曾被出版遍布全国各地。

当时毛主席还在世,他绘制的画像以毛主席的活动照片为蓝本,反映出了毛主席的真实面貌。张振仕1992年逝世。

1967年,有革命群众提出此前悬挂的毛主席的侧面像只突出一只左耳朵,且左眼珠偏上,显得毛主席“偏听偏信”,于是要制作一张全新的毛主席正面标准像。

北京市美术公司王国栋毛主席半侧面、双眼平视的照片为摹本,准确地掌握人物的轮廊,又能以中国老百姓可接受的方式着色,充满浓郁的民族特色。

可以说,王国栋集合了以往7次版本的优点,通过中西结合的方法使毛主席巨像愈益显示出领袖的风度和神采,被广大人民群众普遍接受,一直沿用至今。

为了保持画像的崭新度,每年都需要更换一幅新的画像,王国栋不辞劳苦年年绘制。

1976年9月,毛主席与世长辞。一段时期后,中国在邓公的带领下走上了改革开放的快速发展道路。

此时,竟然有人提出既然毛主席去世了,为什么不干脆将毛主席像取下来?把孙中山、周总理、邓公的头像挂上天安门城楼。邓公知道后,冷静地说了一番话:

“毛主席像不仅要保留,还要永远保留下去,因为没有毛主席,就没有新中国,毛主席带领中国人民走向了革命胜利的伟大未来!”

这是邓公向国内外所有人的庄严承诺,更是对一代伟人毛主席的充分肯定和敬重,更换毛主席画像,不仅邓公不答应,全国人民也不会答应。

时至今日,毛主席画像仍然高高悬挂在天安门城楼上,已经不仅仅是一张画像,还是中国人民心中的信仰。

新中国建立之后,毛主席画像并非一直挂在天安门城楼上。只是每年的“五一”和“十一”才悬挂,广场东侧竖立马克思、恩格斯画像,西侧竖立列宁、斯大林画像。直到1989年4月,中央决定对节日礼仪活动进行改革。此后,“五一”与“十一”天安广场只竖立孙中山先生画像,不再竖立马、恩、列、斯等导师画像。
内容分享:
【腾讯云】视频通信爆款 9.9 元起, 提供电商、教育、社交娱乐等多行业多场景的一站式解决方案,最快 1 天布局火爆赛道
Top